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国防教育>>国防精英>>正文
国防精英
生命壮歌回荡海天: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2012年12月10日  

生命壮歌回荡海天
——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记者 柳 刚 费士廷 刘建伟  时间:2012-12-10 04:23:03

    那一天,中国航母“辽宁舰”的汽笛为他而鸣响,舰上官兵列队飞行甲板,以崇高的军礼为他送行。

    那一天,成千上万的网民纷纷为他点起悼念的蜡烛,表达敬佩、哀思的微博数量超过10万条。

    他,就是“航空工业英模”罗阳——国产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沈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12年11月25日上午,年仅51岁的罗阳突然倒下了,倒在了歼-15舰载机成功起降航母的凯旋途中……

    “当我叫你英雄的时候我泪流满面,这一别再也回不到从前,挥手之后挥不去你的时间,我的英雄,我懂得了什么是永远……”

    罗阳,用对祖国航空事业的赤诚之心,在海天之间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生命壮歌!

    1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11月30日,国务院追授罗阳同志“航空工业英模”荣誉称号。

    国之重器 以命铸之

    “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非常欣慰”,这是罗阳和妻子的最后一次通话

    一闪念间,罗阳错过了最后一次回家的机会。

    11月17日晚,他从珠海出差飞回沈阳。机场出口,看着他满脸疲惫的样子,司机王凯建议:“要不回家休息一晚,明早再赶去?”

    思量片刻,罗阳还是决定直接去几百公里外的某机场——即将执行航母起降飞行任务的歼-15舰载机停在那里,他将从那里乘直升机飞上航母“辽宁舰”,参加歼-15舰载机航母起降飞行试验。

    夜黑如墨,车轮滚滚,罗阳星夜兼程……

    到达目的地,已是次日零时30分。他放下行李,便找来现场保障的公司技术人员,逐架了解即将执行任务的歼-15飞机状况……

    早上7时,罗阳再次出发——铁翼飞旋,他顶着寒风,快步登上了前去航母“辽宁舰”的直升机。

    “辽宁舰”,030207舱室。罗阳生命中最后的8天7夜,在这里度过。

    如今,任凭记者如何追问,谁也不能完整复原罗阳在舰上是如何度过生命中的最后时光。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这些记忆碎片——

    舰上负责舱室区划卫生的勤务战士说,罗总房间的灯总是亮到很晚,早上很早就起床到甲板上去了。

    中航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每天飞行训练时,罗总都提前爬到舰岛上等待,冬季的海风很冷,可他丝毫不在乎……

    舰载机着舰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作为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肩头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紧张,等待;忙碌,等待……

    11月24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终于到来。呼啸而来的歼-15战机,精准地降落在航母飞行甲板上。

    刹那间,泪水从罗阳眼眶中奔涌而出……

    这泪水是喜悦,是自豪。今年9月“辽宁舰”入列时,海外媒体预计中国舰载机成功应用至少需要一年半时间,没想到中国人只用了两个多月。

    歼-15总设计师孙聪回忆当时情景说:“狂喜之后,罗阳马上拉着我探讨起歼-15飞机下一步的具体发展计划来。”

    这一天16时,罗阳才顾上给家里打个电话。他兴奋地告诉妻子王希利:“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非常欣慰。”

    妻子并不知道,此时罗阳正强忍着心脏的病痛,这次通话居然成了他们夫妻的诀别。

    凯旋之夜,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中。可这一夜,罗阳过得“肯定格外痛苦,每一分钟都是煎熬”——事后,参与抢救的医生推测,那个时候他的心脏已经出现部分坏死。

    想起这一夜,沈飞公司党委书记谢根华泪珠潸然:“今年初,罗总还专门请心脏病专家来给全厂职工讲课,可惜当时他工作太忙参加不了,要是听了,他也许自己就能发现身体已经报警了……”

    25日的太阳终于升起来了,“辽宁舰”凯旋靠港。罗阳拖着病体勉强上岸后,连和同事拥抱庆贺的力气都没有了。

    “呜呜……”救护车向最近的大连友谊医院疾驰。就在距离医院还剩下100米左右时,罗阳昏厥过去。

    医护人员当即在医院门口大厅实施抢救。这一刻,电视上正在反复播放着歼-15舰载机在航母上完美起降的画面!

    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中午12时48分,罗阳走了。

    一个原本普通的名字,这一刻写进了历史——罗阳,我国航母事业海上科研试验牺牲的第一人!

    矢志航空 铁肩担当

    上任伊始,罗阳曾这样表白:“航空报国是使命,不是口号”

    “他才51岁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老教授郑彦良,从没经历过如此大喜大悲的急剧转化——

    11月25日,看到舰载机成功起降航母的报道,他为学生罗阳感到自豪。没想到,第二天,传来他猝然离世的噩耗。

    看着网络上罗阳的遗像,郑教授脑海里总是浮现当年罗阳大年三十都不回家,坚守在教室复习功课的情景。

    郑教授回忆说,罗阳1978年考入北航,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也是最活泼的,担任体育委员,排球打得好,学习也好。

    在那个“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火热年代,航空报国是当时那一代北航大学生的共同理想。

    “冯如当年研制的飞机,与莱特兄弟比仅晚6年。半个多世纪后,中国的航空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被拉得很大。”罗阳的校友、后来同事多年的中航工业沈阳所工会主席张葆晨回忆说:“当时我们仰望蓝天,都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一定要自己造出属于中国的世界一流飞机。”

    1982年罗阳大学毕业,正赶上国家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军工行业十分不景气。曾经一度,沈飞的全年飞机生产任务还不足10架。沈飞制造工程部部长郭显华清晰地记得:1986年他从北航毕业到厂里,第一个月工资是50元。

    一度,周围很多人纷纷“跳槽下海”,罗阳却从未动摇航空报国的信念,坚守在寂寞的航空岗位上,在沈阳所一干就是20年!

    从设计飞机到制造飞机,执着的罗阳,终于等来了中国航空发展的春天。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发展需求和国防建设需求的双重牵引下,中国航空事业驶上了快车道。

    发展速度有多快?采访中,沈飞公司书记谢根华举例说:10年前,沈飞到国外某飞机制造厂参观,感觉到技术差距很大;10年后的今天,这家国外飞机制造厂派人来到沈飞参观,感觉刚好“颠倒过来”。

    2007年,年富力强的罗阳成为沈飞公司的“掌门人”。

    仿佛是注定的缘分,罗阳的生日,居然与沈飞公司公司厂庆日是同一天——6月29日。

    上任伊始,罗阳曾这样表白:“航空报国是使命,不是口号,我对自己的要求是8个字——恪尽职守,不负重托。”

    在罗阳曾经工作过的中航工业沈阳所采访,记者听到这样一个说法:大干600天,工作时间6·11——意思是说,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小时!

    由此可见,这些年,罗阳和同事们是以“飞行般的速度”履行着航空报国的使命,追赶着世界先进水平。

    创新跨越 雄心壮志

    多款新型飞机首飞,他率领他的团队创造了航空工业的“中国速度”

    昔日,沈飞“8年磨一剑” 研制某型战斗机,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

    今天,罗阳和他的团队用智慧创造了新时期的传奇:歼-15舰载机,作为首个全机、全系统、全状态采用数字化技术设计制造的飞机,从设计制造到实现首飞,周期缩短40%。

    如今,这一纪录又被他们刷新:某重点型号飞机研制,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研制周期大大缩短。

    速度的背后,是创新!

    当年,罗阳和中航工业沈阳所其他6名领导班子成员被大家戏称为“七匹狼”——领导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团队精神强。

    成为沈飞的“掌门人”后,罗阳的创新视野变得更宽广,创新嗅觉也变得更加敏锐。他曾说,研制战机,要么是零分,要么是一百分,没有中间分!

    披星戴月,罗阳带领着沈飞人与时间赛跑,与时代赛跑——

    他们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数字化制造技术;成立新机快速试制中心,加快新型战机研制速度……

    管理上,改变沿袭多年的串行模式,探索出全新高效的并行协调管理模式,国防科工局曾专门组织全国十大军工集团来这里参观取经。

    创新实现跨越,创新催生奇迹。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由罗阳担任研制现场总指挥的多型飞机先后实现首飞,这不仅在沈飞,即使在整个中国航空界,也是前所未有的神奇速度。

    要知道,沈飞成立60年的前50年里,总共只研制了4型战斗机!

    如今,沈飞实现了从研制三代战机向研制四代战机的新跨越、从天空到海洋的新突破、从有人机到无人机的新发展。

    罗阳担任沈飞“掌门人”5年,沈飞实现多个型号首飞。5年中,沈飞的产值从49亿元上升至120多亿元……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说:“10多年前我们的航空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望尘莫及,到2005年前后可以说是望其项背,而今天,我们正在向着同台竞技努力。”

    家国取舍 忠孝难全

    在遗留的出差行李里,放着罗阳在外地买的孝敬79岁老母亲的土特产

    手指轻轻一按遥控器,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11月26日清晨,罗阳79岁的老母亲,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视看新闻。

    这一刻,老母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电视荧屏中被称为英雄的那个人,不就是自己的孩子吗?

    噩耗突如其来,老母亲老泪纵横:“孩子啊,你不是说出差去了吗?”

    罗阳很孝顺。平时下班后,只要有时间,罗阳总会先到老母亲那里,陪她唠唠嗑再回家。有时候特别累,他就躺在那里,听着老母亲跟他唠叨。

    然而,这一次,只能老母亲来看儿子了——殡仪馆里,儿子表情安详地睡着了,永远睡着了……

    在整理罗阳遗留的出差行李时,同事们看到,里面还放着他在外地买的孝敬老母亲的土特产。

    家国取舍,忠孝难全。在外人面前,罗阳是英雄。可在妻子王希利那里,罗阳永远都是个“负债人”——他答应她退休之后一起做的许多事,都无法实现了。

    这些年,罗阳就像上了劲的陀螺越来越忙,根本顾不上家。

    一次,罗阳加班到凌晨回家,累得腿发软。妻子王希利看着心疼:“真想不明白,你怎么天天这么忙?”罗阳说:“你到车间看看,许多工人比我还累。”

    这些天,妻子王希利再也听不到丈夫深夜回家的脚步。她说:“以前听到他上楼回家的脚步声,就知道他这一天心情是好是坏,知道工作顺不顺利。”

    到现在,妻子王希利还在懊悔:“那天接他电话,怎么就没嘱咐他注意自己身体呢?”

    罗阳辞世后,他的老母亲只向沈飞公司提了一个请求:“孩子平时工作那么忙,我也不知道他都忙些啥,能不能将他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整理整理,给我看看?”

    听到这话,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沈飞公司加班加点,给英雄的母亲制作了一本纪念画册。

    “航空报国英模”“中航工业航空报国金奖”……翻阅着这本画册,老母亲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儿子”——

    原来,这些年儿子做了这么多重要的事,得了这么多重要的奖……

    尾声

    深夜,某型飞机整机装配生产车间依旧灯火通明,一派繁忙。

    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悬挂在车间墙壁上。“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醒目标语下,工人师傅们在流水线上神情专注地忙碌着。

    这一刻,感动在记者心中升腾——战友们,当你们驾驭战机翱翔蓝天的时候,请你们记住这些俯首奋斗、默默无闻的航空人。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祖国的人!

    向罗阳致敬!向千千万万的中国航空人致敬!

    赤胆忠魂铸长城

    ■解放军报评论员 

    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

    罗阳,一个原本普通的名字,感动了整个神州大地——当歼-15舰载机成功起降航母“辽宁舰”的举国欢庆之时,作为研制现场总指挥的他却悄然辞世。连日来,全军官兵和全国人民一起,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他的哀悼、痛惜、敬佩之情,诉说着对他的无尽思念。虽然罗阳的身躯已经无法站立,但他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品格将永远屹立在三军将士心中。

    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人民军队永远不会忘记,以罗阳为代表的中国军工战线的优秀儿女,为祖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两弹一星”到航母舰载机的起降,他们披肝沥胆,鞠躬尽瘁,夙兴夜寐,争分夺秒,不断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创造着一个个奇迹。没有他们的艰辛努力和卓越贡献,就没有人民军队金戈铁马的强大阵容,就没有人民安定祥和的幸福生活。罗阳,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他代表的是把全部心血和智慧都献给了祖国国防事业的英雄群体!

    赤胆忠魂铸长城,殚精竭虑不了情。罗阳不仅用生命托起了歼-15舰载机,还给我们留下无穷的精神财富。他矢志报国、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勇挑重担、开拓进取的责任意识,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苦干实干、不尚空谈的高尚情操,将化作更多中华儿女的爱国心、报国志、强国梦,将激励全军官兵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沿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光辉航向,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主办:宁夏大学分国防教育中心 Copyright 2010-2015 宁ICP备05001458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Chrome、Firefox最新版本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