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全形势面临哪些变化?未来的世界和平需要怎么样的理念?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和平论坛上,与会100多位中外政要和智库人士,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以国际合作求共同安全,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
非传统安全:单枪匹马难以应对
世界大战的危险在远离,但人们的不安全感却在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益凸显和复杂的非传统安全挑战。
“非传统安全挑战就像定时炸弹,可能会休眠,但不会消亡。”来自俄罗斯的学者库图诺夫表示,当今世界的非传统安全挑战,许多都是来自非国家行为体,很难找到合适的谈判对手,也很难像应对传统安全威胁一样通过国民动员来应对。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原会长熊光楷表示,当今世界,尽管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改变,但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却依然存在。除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数量有所上升之外,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都需要世界各国认真研究并共同应对。
在德国学者沃克尔看来,上述问题既是对和平的挑战,也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相互依存度的不断增强,许多原本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变成了区域内甚至是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多边问题。
专家们认为,非传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任何力量都难以单枪匹马应对。在国际层面需要各国共同应对,而在一国范围内,则“需要把政府和私营部门、公民社会、媒体等力量凝聚起来”,库图诺夫表示。
新理念:包容 发展 创新
面对复杂多样的安全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置身事外,也不可能靠单打独斗来实现所谓的绝对安全。“包容、发展、创新”也因此成了本次论坛经常被提及的热词。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虽然亚洲有许多次区域的安全合作机制,但既有的一些安全合作机制,是排他性的,而不是包容性的。这样的机制,与其说给亚洲带来了安全,不如说制造了新的不安全。郑永年主张,亚太地区需要建立一种包容性的安全合作机制。
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高海宽认为,美国从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双边军事同盟,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在新的背景下,沿用冷战时期的思维和做法,可能会激化矛盾,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他主张,各国应该树立新型安全观,这种安全观不谋求主导权,不谋求霸权,而且对国家的主权应给予充分的尊重。
“没有发展,安全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库图诺夫表示,安全与发展很难完全分开,不解决好发展问题,在军事上花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
中国:世界和平的建设性力量
论坛上,部分专家就中国的南海主权、核政策、国防政策等问题阐述了中方立场,许多外国代表对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给予积极评价。
秘鲁前总统加西亚认为,中国长期以来始终奉行与各国友好和互利共赢的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越发展,越有利于解决世界的问题,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他还认为,儒家的思想,特别是和谐、和睦、和平的思想对中国影响巨大,将在未来国际关系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认为,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和平的,而且也体现了中国的言行一致。他表示,中国的繁荣对于全球来说非常重要。
缅甸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闽音音指出,中国在经济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许多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良多,也可以继续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
“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倾向于选择通过制裁、施压、武力干涉等手段解决问题,而中国则力主劝和促谈。若两国能共同协调立场,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彼此间手段的差异,两国的选择将会有更多互补的可能,反过来更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陈健表示,新型大国关系,必须走合作共赢的道路,共同利益是基础,互相尊重是关键,对话合作是途径。
言论撷英
“总统明天就能换,但国家呢”
俄罗斯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现在重要的不是决定谁需要从叙利亚走人,叙利亚不能出现无政府状态。我们不能只专注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去留的问题。总统明天就能换,但国家呢?
“那也是一种光荣的孤立”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使用武力或者进行制裁能否达到初衷?很多时候,这种办法只会造成无序,导致无政府状态的出现,从而制造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中国在伊朗和叙利亚问题上是负责任的,历史将给出证明。如果说现在中国在这些问题上处于孤立,那也是一种光荣的孤立。真理,很有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我们需要一点乐观情绪”
秘鲁前总统加西亚: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坏的事情,认为“黄金时代”之后,总会是“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其实,从全球视野来看,从中长期的角度观察,当前许多问题都是小问题。在安全问题上,我们需要一点乐观情绪。(吕德胜、罗朝文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