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城,在芦山地震中顿成“孤岛”。路,断了;通信,断了……
4月21日傍晚,从芦山进宝兴的路宣告打通。震后3天了,那里,究竟怎样?
22日,记者驱车奔“孤岛”。
走上这条路,才知什么是道道“鬼门关”。
这条路,左边是湍流深峡,右边是陡崖峭壁,不时即见巨石滚路、塌方阻途,不时即见崖上悬石、摇摇欲坠。凡此处,大都有解放军或武警官兵抢通、护道或警戒,所谓险途暖人心。此时,天上下起小雨,雨雾很快笼罩了远山。突然,一阵余震袭来,山石横飞,泥石奔流,轰然巨响……路,又断了……
机械隆隆,紧急抢通。在焦灼期待石破淤清的时刻,头顶,是崖上悬石;高处,是巨岩虎视。等在这里,可以深切体会什么是“听天由命”。短短几十公里,经历10余次乱石穿空,10余处道路塌方,20余处泥石流阻路,走了4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刚刚从“孤岛”状态走出的宝兴县城。
县城不大,震后依然美丽,真不愧是盛誉“熊猫故乡”的旅游圣地。与此次地震许多重灾区一样,房屋倒塌并不是很严重,但沿街楼宇都已是“站着的废墟”。这样的废墟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然而,这样一座震后仅3天的“孤岛”之城,却沉浸着一种惊慌后的淡定,一种悲痛后的祥和。老百姓告诉记者,党和政府,解放军和武警,在这里的救援有序、有力,若想知道为啥,去看看武警宝兴县中队的小小“方舟”就能明白几分。
因地震当时就在宝兴县中队蹲点,武警雅安支队政委黄宇海与地震撞了个正着。20日8时02分地震发生,11分钟后,他即带领中队官兵投入了救援。他们用最短的时间摸清了县城最重的灾区,科学分配兵力,抢救受困群众,组织伤员医疗,挨家挨户用心安抚……震后当夜,他们在营区院子里搭建了一个大帐篷。这个本是官兵准备躲避余震的宿营点,很快进驻了闻风而来的老百姓。索性,战士们搬到营房一楼走廊打地铺,请震后居无定所的孕妇、老人和孩子住进了大帐篷。战士们给大家煮粥、送药、添被褥,把这里建成了简易而温暖的家。
怀孕快8个月的李玲,一边吃水果一边乐呵呵地说,有了这个帐篷,她安心,丈夫安心,肚子里的孩子都安心。
姜雨柔、姜语嫣姐妹,一个14岁,一个7岁,震后至今还没联系上在附近的盐井采石矿打工的父母。孩子想爸妈,说着说着就哭起来。可一说到武警叔叔,语嫣小妹妹用稚嫩的声音说:“我们睡帐篷,叔叔们睡走廊,晚上下雨可别淋着叔叔们……”
这里住着80多位老人、孕妇和孩子。官兵们告诉记者,到了夜里,这个帐篷周围会留宿200多人。其实,余震都一样,并不因为这里是武警县中队而避开。而心中那份对子弟兵的信赖和内心的安宁,让他们选择这座帐篷。
天色渐晚,人们开始向这里聚拢。那脚步声中,记者听出了多少语言难以名状的深情……
(中国军网四川宝兴4月2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