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贸现状:美俄争霸格局未变
【新闻背景】
美国《星条旗报》网站10月14日报道,美国将把大部分武器出口审批权由国务院转交商务部,而商务部的审查尺度将比国务院更宽松。报道称,“成千上万的军用飞机零部件,可能只需进行最低限度的评估便被送往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甚至会出口到联合国武器禁运的国家”。两天后,巴西国防部长阿莫林在同到访的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会谈后表示,巴西正推动一项从俄罗斯购买防空导弹发射系统的协议。有分析指出,这项价值约10亿美元的大单将强化俄巴两国军贸合作。
记 者:当前,国际经济复苏乏力,美俄两国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竞相发力,以此作为拉动国内出口、获取经济利益的增长点。作为国际军贸市场上的“超级玩家”,美俄之间的军贸竞争现状如何?
杜文龙:当前世界武器装备主要存在着美制和俄制两大体系,美国和俄罗斯也是世界上武器出口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都将武器出口作为巩固盟国关系、扩大国际影响的重要手段。冷战后,伴随着华约的解体,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武器出口受到重大影响,失去了不少传统买家,这一情况直到近年来才有所改变。
从当前情况看,美俄两国武器出口保持着“一高一低”的特点,即美国武器出口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贸易总额高,与美国相比,第二大玩家俄罗斯出口的武器技术含量、市场容量、贸易总额都相对较低。比如2012年,美国以300多亿美元的武器出口额占据了全球近42%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俄罗斯当年只完成130多亿美元的武器出口,占全球总额的19%。美国出口武器包括最新型的F-35第四代战斗机,而俄罗斯出口的仍是以米格-29为代表的老一代战斗机。从市场分布看,美国的传统军贸市场北约需求旺盛,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出手阔绰,菲律宾等边缘国家也有所采购。俄罗斯方面则依然保持着独联体国家的传统市场,在印度等新兴市场也有所拓展。
从出口武器的形式上看,美国卖装备,俄罗斯卖技术的特点依然延续。比如俄罗斯和印度联合生产苏-35战机,为印度改装航母,最近俄罗斯甚至表示出愿与巴西联合研制最新型T-50战机的意向。这些军贸中附带的技术转让,是俄罗斯为增强自身武器出口竞争力而采取的手段,技术合作背后,也有着不菲的经济利益。反观美国,武器出口绝大多数以整机、整舰等成品为主,几乎没有技术转让的情况出现,即使像F-22这样号称多国联合研制的战机,也是盟国出钱、美国研发,对最新的技术,美国是绝对不会出口的。
军贸历史:政治经济交相主导
【新闻背景】
9月25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联合国总部代表奥巴马正式签署《武器贸易条约》,使美国成为自条约开放签署以来的第91个签署国。长期以来,国际军火贸易领域不存在任何限制性国际公约(除了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外),而联合国成员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家没有武器出口审查和控制的国内程序。《武器贸易条约》被外界形容为“有史来第一个监管常规武器交易的全球条约”,试图为全球范围内每年高达700亿美元的常规武器国际贸易制定出共同标准。
记 者:国际军贸不同于一般的民品交易,它搅入了经济、军事、政治等多重因素,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着多元的角色。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武器交易的历史脉络如何,当前又呈现怎样的特点?
杜文龙:国际军贸的发展与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的发展变化是相吻合的。大规模交易或援助武器最早出现在一战时期,无论在同盟国之间,还是在轴心国内部,都出现过各国成批量赠送武器的情况,这种武器装备的援助行为从根本上说是政治同盟关系的延续,各国以武器援助的形式共同维护联盟的最高利益,这种武器援助的贸易色彩较淡,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和军事行为。
大规模的武器贸易始于二战前。一战结束后,美国国内政治长期奉行保守的孤立主义,注重自身建设,不参与欧洲列强势力范围争夺。参战之前,美国钢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具备大规模生产制造重型武器装备的能力。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美国宣布中立,在向英国大量出口武器的同时,从英国殖民地大量进口原材料,赚取了大笔战争红利。被迫参战后,美国又借助装备的巨大生产能力,将战场转变为出口市场。可以说,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器贸易的最大受益国。
冷战期间,由于联盟对抗和意识形态斗争,国际军贸从经济利益为先向政治利益为先转变。这一期间军贸以国家的政治、军事利益至上,完全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战略。美苏两强都通过武器援助或低价出售向盟国提供大笔军援,比如美国研发的F-5战机,被称为国际战斗机,几乎援助给了所有美国的盟国。又如苏联的T系列坦克,被大批低价卖给盟国,其生产线也向盟国出口。这段时间里的军贸表现出突出的政治性,出现许多远离经济的非市场行为。
冷战结束后,国际军贸逐步向市场回归,各国在处理国际争端时,力求既能保障生存安全,又能兼顾发展利益,既能达成战略目标 ,又能避免发生“过激”军事行为。军贸作为一个国家军事经济活动的对外延伸与拓展,其角色定位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比如美国的军售行为,具有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特点。从政治上看,伴随华约解体,美国要求凡是要加入北约的国家,都要配备美式装备,大量原华约国家换装美式装备。这一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德国政府以1欧元1架的象征性价格向波兰移交23架米格-29战机的轶事。这期间,美国为推进具有政治目标的军售行为,往往都会以低价倾销的方式进行,以武器援助换取政治变色。另一方面是市场行为,其突出特点是“看人下菜”。美国武器出口定价时往往要考虑对方的钱袋大小,对于沙特、科威特、阿联酋等富裕国家,美国通常会制定较高的出口价格。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虽然美日之间保持着紧密的同盟关系,但美国“杀熟”之心丝毫不软,比如F-35卖给日本的价格是110亿日元,约合3.25亿美元,而美国自身的采购价格仅为1.5亿美元。
冷战后,不景气的国内经济形势、动荡不安的政局以及北约东扩的国际压力,使俄罗斯国内发展举步维艰,国际政治空间日渐狭小。尤其是俄罗斯从苏联那里接管了70%的军队,同时也继承了1500多家军工企业、500多万生产工人。国内军火需求的急剧减少,使俄罗斯军工企业面临倒闭。于是,俄罗斯开始采取“靠军企自己养活自己”的办法,增加武器出口。从另一角度看,相对于当时俄罗斯每年约50亿美元的军费,几十亿美元的军火外汇收入可谓举足轻重。俄罗斯近年来加大了本国武器研发力度,今年1月,普京在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表示,对外军售已经是一种国家商业行为,在利润方面完全能够同石油、天然气一比高低。10月14日,普京在该委员会的例会上再次强调,武器出口是俄罗斯的战略选择,要坚持向前推进。
军贸水平:国家关系重要指标
【新闻背景】
10月14日,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表示,困扰俄印两国多年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将会马上交付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合同目前几乎成了俄印军贸关系中的必谈话题。该航母改装自前苏联航母“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原计划花费7.5亿美元,自2004年起由俄罗斯北方造船厂改装,2008年交付。但如今,该艘航母改装工程拖延了5年,耗资已高达23亿美元。印度巨资购买航母连遭涨价,俄罗斯抱怨改装工程“赔本”,印俄关系也一度受困于此。
记 者:经济学理论中,“大炮和黄油”的比喻常被用来讨论军费开支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权衡。同样的钱,用于“大炮”购置的费用增多,也就意味着黄油购买的减少。从国家关系与地区安全角度看,您认为军贸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有什么特殊性?
杜文龙: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地球撬动。那么军贸杠杆的支点在哪里呢?支点就是各国纵横交错的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利益。
从进口国角度分析,军贸交易的活跃程度可以说是一个地区战略热度的晴雨表。如果一个地区的军贸交易异常繁盛,那这个地区肯定不很安宁。比如中东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世界武器最主要的进口地区之一。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南亚地区,在印巴局势长期紧张的背景下,印度连续多年蝉联世界最大武器进口国的位置,巴基斯坦也是国际军贸市场上的重要买家。
从出口国角度分析,武器出口国的销售动机也各有不同。比如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等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影响的大国,对于一般武器输出国,主要是经济利益驱动,即通过军工生产和军火出口带动本国工业的发展。经济动机背后隐藏的目标则因国家而异。对于美国来说,军贸是巩固盟国关系的重要手段,美国通过向盟国及友好国家大批输出武器,一方面赚取了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深深参与到军购国军队建设中,以武器为纽带,美国将盟国牢牢绑上自己的战车,使盟国难以离心离德,摆脱美国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界就提出了涵盖外交、国防、经济、文化的“综合安全保障”构想;进入90年代后,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更加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国际地位。因此,日本的军民两用技术出口必然要为其国家战略服务,其出口动机在商业利益外衣下也包含多重目的。
从国家关系角度分析,军贸合作深度可以说是国家战略合作关系的新尺度。按照国际关系的“木桶理论”,防务关系是国家间诸多关系中“最短的一根木板”,而军贸则与这根关键之“板”关系密切。军火贸易与防务关系之间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一方面,军贸的水平和层次是衡量国家间防务关系的重要标尺,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军贸的质量可以正向或负向地影响国家间防务关系。军贸合作的基本层次就是拿钱换货,再进一步可以发展为技术交流,向更深层次迈进的就是共同研发。不同的军贸形式,既反映了国家间关系的远近,也对国家间关系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版制图:苏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