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一年一度的综合火力演习中,几名士兵演练直升机机降。资料图片
二战战败后,日本的军队不复存在,军事力量以“自卫队”的名义存在和发展。上世纪50年代自卫队组建初期,日本民众普遍对自卫队不感冒,甚至抱有厌恶情绪。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又面临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等问题,种种因素使得自卫队始终面临兵员招募困难的问题。
根据和平宪法,日本的军事宣传受到严格限制。然而,他们充分利用每一寸宣传空间,找到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国防教育之路,既强化了民众的国防意识,也增加了民众对自卫队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日本每年都会发表《防卫白皮书》。不要小瞧这本白皮书,它不仅是面向国会和纳税人汇报自卫队年度贡献和绩效的“工作总结”,也是面向国际社会做防务政策解释的“外交公示”,更是面向本国青少年及普通民众的“国防教育教材”和“征兵宣传手册”。可以说,《防卫白皮书》是一书多用、身兼数职。
除了日文版和英文版外,每年的《防卫白皮书》还有一个动漫版,在日本防卫省的网站上就可以点击观看。动漫版的白皮书以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和一个俏皮小男孩之间的对话展开。他俩一个问:“你知道日本无核三原则吗?”“你知道周边国家军力发展有多快吗?”等问题,另一个逐一作答。一问一答里没有政策上的说教,没有难于推敲琢磨的字眼,只有形象的比喻,易懂的语言。另外,日本陆上、航空、海上自卫队都有各自动漫版代言人进行消息发布。动漫在日本十分流行,自卫队用这种方式进行国防宣传,别说是小孩子,就连大人也觉得耳目一新,喜欢多看两眼,无形之中国防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针对年轻人缺乏“参军”热情,但对各种现代化武器系统兴趣浓厚的特点,日本陆上、航空、海上自卫队的各个驻地和基地每年都会举办“公众开放日”,并在中间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航空自卫队会安排战斗机飞行表演;海上自卫队会组织民众登舰出海;陆上自卫队则将民众请进训练场观摩演习。
一位自称为“战机迷”的日本年轻人在博客里记录了他参加滨松基地“公众开放日”的感受,从他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国防宣传的效果。“上午10点我到达时,这里已经是人头攒动,有些人甚至自己带来了梯子,以便于远眺参观。”“参观地面装备之后,飞行编队进行了表演,虽然只是不同机种编队低空通场,没有什么高难度动作,但那些飞机飞过头顶时的场景还是让我很震撼。”
“公众开放日”期间,自卫队基地的餐厅和各种服务设施也对观众敞开大门,人们既可以品尝可口的自卫队伙食,也能买到市面上见不到的军需品留作纪念。由于有吃、有玩、有乐像免费旅游,日本民众对参加自卫队“公众开放日”积极踊跃。各自卫队举行“公众开放日”的信息一般会在互联网上发布,民众需提前报名预约,主办单位对报名者进行抽选后,再将参加者名单公布在网站上,这让最终获得参观机会的民众有了一种“中彩票”的感觉。
尽管“公众开放日”人气很旺,但毕竟不是每天都有,为了扩大覆盖面,日本陆上、海上和航空自卫队还分别设有常年免费开放的公众交流中心。我曾参观过朝霞基地的陆上自卫队公众交流中心。那是一栋三层高的建筑,地下是一个模拟指挥所;一楼大厅和外面的草坪上陈列着自卫队现役主要装备,包括自行火炮、坦克、履带式装甲车和武装直升机、无人机等;二层是军装及轻型武器装备展示;三层则是陆上自卫队国际维和事迹展。
值得一提的是,交流中心一层设有一个被称作“动感地带区”的立体电影院,里面的座椅装有震动装置。当你戴上看立体电影的专用眼镜,观看《陆上自卫队员的成长历程》时,座椅会随着实弹训练的枪炮声震动和摇摆,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利用流行的动感技术来制作国防宣传片,日本可能算是头一家了。
自卫队自组建以来一直没有体育和娱乐性团队编制,但军乐就像佩剑一样无法割舍,各师(旅)以上单位都把军乐队作为传统保留下来。军乐队定期举行大量公益性演出,主要目的就是用军乐唤起民众的国防意识和热情。自卫队每年都举办音乐节,最近几次的音乐节都吸引了近5万名观众。
在前不久自卫队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对自卫队印象好的人从1991年的67.5%上升到了85%。这足以证明,日本的国防宣传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