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武装部(国防教育教学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防教育 >> 国防知识 >> 国防精英 >> 正文
国防精英

胸中总怀一团火——记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邹逢兴(一)


2012年07月09日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记者 陈国全 王握文 通讯员 蔡渭滨  时间:2012-07-09 05:48:57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邹逢兴   何书远

 

    三尺讲台上的他,依然声音洪亮,激情四溢。

    谁能想到,他刚刚病愈出院;谁能想到,他已67岁,教龄43载。

    师者,播火者。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

    他的同事、青年教师罗兵用诗这样描绘他:“台上精彩一分钟,台下激情十年功。三尺讲台忙耕耘,滔滔不绝气如虹。”

    他相濡以沫的老伴罗智敏这样评价他:“生活中的他平静、寡言,可一进教室,他就激情迸发,好像胸中怀着一团火。”

    这团火,激情燃烧43载,在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一线,他编著出版教材36部,打造出2门国家精品课程。

    这团火,薪火相传43载,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他培养了上万名高素质人才,培育出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他就是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邹逢兴——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全军优秀教师,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

    6月27日,记者特意旁听了邹逢兴教授讲授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这门课,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对象主要是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

    这堂课,只是邹教授多达1.3万多个课时中的普通一课。

    打开课件,邹教授迅速切入主题,语气、手势、课件、板书巧妙配合,娓娓道来。师生互动频频,讨论热烈,思想火花四溅。连记者这个“门外汉”也听得津津有味。

    此刻,大家都不知道:授课前一天晚上,患咽炎的他还认认真真备了3个小时的课。

    在常人看来,他根本不必如此——这门课是他长期教授的,教材也是他自己编写的,即使不准备,他也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但邹教授把每堂课都当作是第一次授课,课前必须精心备课,并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所以说,这堂课,他讲了10多年,但每一堂都有“新东西”。他经常说:“如果只会照本宣科,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要当一名好老师,就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把老课程讲出新味道。”

    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他常将课程中的难点、重点分解在设计性、探索性实验中,并组织问题研讨。一堂研讨式授课,往往要花费平时一堂课10倍甚至20倍的时间和精力备课。

    成功的背后,是超出常人的努力和付出——

    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半回家休息,这是邹逢兴多年来形成的作息时间表,雷打不动。

    这些年,他多次累得胃出血。对于身患的多种疾病,他总是幽默地说:“这病那病,别老念叨,老念叨就会出毛病。”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说起自己的学生,邹教授开心得像个孩子。他教过的学生有267人次获得全国学科竞赛一、二等奖。硕士研究生车国轮,在读期间就获得6项专利授权。

    1988年,邹教授发起了旨在培养学员动手能力的电子设计制作竞赛。如今,它已演化成风靡全国高校、吸引上万名学生参与的每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获得学校首届电子设计制作竞赛一等奖的周宗潭,如今是国防科大自动控制系主任、全国脑科学与认知科学领域的年轻专家。他深情地说:“邹教授的一堂课,影响了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