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时代来了。
英国“黑蜂”微型无人机、美国“死神”无人机……世界各国的无人机正井喷亮相。
各国军队发展无人机,概因它有诸多优点。
其一,可以降低作战成本。有人拼杀和无人拼杀绝对不一样。
其二,可以增加战争的胜算。战场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无人机,从侦察、监视、通信、指挥到作战样样都行。
无人机的出现,让无人战争成为可能。
很多军事专家提出,新的战争形态是无人、无形、无声,新的作战方式是非对称、非接触、非线式,新的作战力量是空天作战力量、信息作战力量、蓝水作战力量。这一切,都需要大量使用无人机。
有了无人机和其他无人武器,战争真的不需要人了吗?非也!所谓的无人其实离不开人。
单说无人机,它仍然离不开人的操控。它的起飞、侦察、通信、导航、作战、回场等等,都离不开地面人员的实时指令和指挥控制。
无人机的大量使用,不仅唱衰不了人的作用,反而高调凸显人的重要性。据媒体最新披露,美国2013财年计划培养共678名无人机飞行员和辅助人员,较2009财年的136人猛增约5倍,增速超过了战斗机飞行员。被称为“不飞的飞行员”的无人机操作人员,正源源不断从美国的无人机训练基地走向工作岗位。
经济学中有一个“霍姆斯马车理论”,其意为“充分均衡”,指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把“霍姆斯马车理论”套用到军事领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固然需要从高技术装备上寻找突破口,但人才的储备、武器的运用、人与武器的结合同样非常重要。
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武器装备只是静态能力,与人结合才能形成动态战力,与人达到完美结合,才能打造出战斗力的“霍姆斯马车”。
美国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被南联盟击落在科索沃战场、RQ-170A无人机被伊朗完整地截获到地面,都在说明一个事实:人,仍然是战斗力构成的决定因素。人与人的较量,才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
只不过,在技术决定战术的时代,武器装备的功能和毁伤效力大大增强,远远胜于冷兵器战争时代、热兵器战争时代以及机械化战争时代所扮演的角色。
当武器装备准备好了,军人准备好了吗?毫无疑问,这是每一支军队都必须直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