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很熟悉,但依旧让记者心潮澎湃——
6月3日9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的大门打开了,长征火箭和神舟十号飞船组合体在电源车驱动下,缓缓驶向了发射塔架。
垂直转运,意味着“神十”任务进入最后准备阶段。这,将是我国第五次载人飞行任务。
这一次,距离依旧:1500米。速度依旧:20米/分。
相同的距离,相同的速度,可对于中国航天来说,这又将是一次新的旅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交会对接完成,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完美收官,并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
瞧!箭船组合体移动的“步伐”从容,现场的航天科研人员表情从容。凝视眼前这1500米,品味今天这份从容,人们很难想象昔日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之艰辛——
1957年10月4日子夜,哈萨克荒原,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消息,震动了世界,也震动了最早有飞天梦想的国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郊区的一片稻田里,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燃料推进的探空火箭腾空而起。当时,没有加压设备,科研人员是用自行车的打气筒把气压打上去……
最终,这次火箭飞行的高度,只有8公里!
然而,就是从这个8公里开始,中华民族迈开了太空之旅的“第一步”。
在那个“吃不饱肚子”的年代,探索太空的梦想让中华民族变得坚韧而自信——
10年后的4月24日,西北大漠深处,中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近地点429公里高的飞行轨道上,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华民族从此进入航天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这颗“东方红”卫星的重量超过了苏、美、法、日第一个人造卫星重量的总和,实现了毛泽东当年的愿望——“要抛就抛大的”。
1975年11月26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成功回收。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苍穹作证,中国走向太空的脚步越来越铿锵有力——“长征”火箭从第一次到第50次发射,用了28年时间;从第50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仅用了9年时间。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积蓄多年的创新能量从此得以全部释放,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创造着世界航天史上的“中国速度”——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发射升空,飞行在300多公里高度的太空轨道上。短短七八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4年后,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天;2年后,神舟六号遨游太空;3年后,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行走……中国航天人一次又一次地在太空中创造着新的高度。
然而,当世界为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速度而惊叹、喝彩时,中国航天人将探索太空的目光伸向了更遥远的地方——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经过11天17小时10分,抵达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此前,中国人造卫星距地最远的距离只有约8万公里。这一次,嫦娥一号飞行的实际距离超过了100万公里。
这,标志着中国航天由此迈入到“深空时代”!外电评论:在一个曾经创造了长征奇迹的国度,中国正在太空演绎新的“长征”。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再次完美演绎38万公里的太空“长征”,拍回来分辨率最高的月全图。
在完成这一使命后,嫦娥二号继续飞行,2011年9月成功从172万公里外的深空传回探测数据。2013年2月28日,超期服役的嫦娥二号深空探测距离突破2000万公里——这一距离,创造了中国航天器迄今为止到达的最远距离。
从8公里到2000万公里,这一梦想到现实的距离,中国航天人用了53年时间跨越!
“很难说什么是不可能的,因为过去的梦想既是今天的希望,又是明天的现实。”一位科学家100年前说过的这句话,今天或许可以看作是对中国航天事业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