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时间,对于中国载人航天来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坐标,也是衡量中国飞天步伐的“标尺”。
6月11日,“神十”飞天。与去年“神九”飞行13天相比,此次“神十”任务又增加了2天。
从13天到15天,这量的微变背后,其实是质的跨越——
中国航天员中心总工程师姜国华说:“按照国际惯例,15天是中期太空飞行时间的起点,这意味着‘神十’任务是我国进行的首次中期太空飞行。”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副总工程师李剑说:“与以往的科研试验性飞行任务不同,‘神十’是我国首次应用性飞行。”
15天,中国航天人抵达今天这个“时间坐标”,殊为不易——
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开始,他们夙兴夜寐苦干了21年。
从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计算,他们风雨兼程“抄近路”赶了10年。
对此,德国学者布赖恩如是评价:“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太空计划,他们每次向前迈进一大步,很少重复飞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则这样说:“如同运动员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追赶。”
从“神五”的1人1天,到“神六”的2人5天;从“神七”的3人3天,到“神九”的3人13天,我们看到:每一次飞天都是一次新的跨越。
这些枯燥时间数据的背后,是一幅幅值得让国人永远铭记的自豪画面——
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神五”航天员杨利伟在距离地面343公里的太空,用中英文发出了第一声“中国问候”:“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
2005年10月16日20时,“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又一次在浩瀚宇宙传递了温暖的心声:“感谢全国人民,感谢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
2008年9月27日16时,“神七”航天员翟志刚进行首次出舱行走,五星红旗飘扬在茫茫太空中。他用自己的一小步,迈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历史性一大步——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2011年11月3日1时,“神八”与天宫一号在万里太空上演“穿针引线”,完美实现了中国首次空间自动交会对接。
2012年6月18日17时,“神九”航天员景海鹏率先“飘”进了天宫一号,太空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家”;航天员刘旺开着“飞船”完美实现手控对接;女航天员刘洋在太空给祖国致以庄严军礼……
昔日的梦想,变成了今天的荣光。今天的梦想,即将变成美好的现实。
“神十”,15天的太空飞行,中国航天人又让梦想实现的距离更近了一些——端午节,航天员吃上了粽子;重返“天宫”,航天员首次铺地板;首次太空授课,3名航天员与全国6000万中小学生进行天地互动;首次应用性飞行,他们在“天宫”进行科研试验几十项;首次航天器太空绕飞试验……这一幕幕精彩瞬间,成为中国航天史上永恒的记忆。